我父亲的朋友曾毓中先生的续弦夫人王蕴侠,原籍是濛江县(今靖宇县)人,她是我市唯一见过牺牲杨靖宇将军的辽源人。
记得1953年她来我家串门时,曾给我讲给她的一段经历。她十岁丧母,幼年跟随父亲在濛江县的大山里居住,以种地维持生活。那为是伪满康德七年,正是日本对东北人民实行殖民统治最残酷的时期。也是杨靖宇将军带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濛江大山里,与日寇浴血奋战最艰苦的岁月。当年杨靖宇将军紧紧依靠山区人民,在山区人民的支持下消灭了很多日本鬼子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。当时杨靖宇将军为了准确的摸清敌人的行踪、消灭更多敌人,曾多次化装,亲自下山去侦察敌情。因为那时王蕴侠家住在濛江县的大山里,住处十分偏僻,又只有一户人家,所以杨靖宇将军每次下山都在她家里休息。王蕴侠说当时只有十岁,杨请宇将军每次到她家,就把他穿的羊皮褂子一脱,扔到她家的炕上,把她抱在怀里逗她玩,并且让她管他叫叔叔。她说当时父亲四十多岁。杨靖宇将军三十多岁。杨靖宇先生每次到她家,都给她父亲讲许多抗日道理,说一定要把小日本赶出中国,给父亲树立抗日必胜的信心,她父亲十分钦佩杨靖宇将军的为人和抗日爱国的精神,并且和杨靖宇将军成为很好的朋友。杨靖宇将军次来,她父亲都十分高兴,都留他吃饭,有时还热上一壶酒,叫他暖暖身了子。每次临走的时候,父亲总是领着他,把杨叔叔送到很远很远以后才回家。王蕴侠说她家住在大山里,地处十分偏僻,与外界来往很少,杨靖宇将军一来,就给她家带来很多的欢乐。她说自己一点都不害怕,这个使日寇吓破了胆的抗日英雄,而是亲切的叫他杨叔叔。
伪满康德八年,濛江那里天气特别的冷,天天刮北风大下雪,山里大雪齐腰没膝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杨靖宇将军带领东北抗日联军,在深山里与日寇斗争的环境是可想而知了。她父亲几次给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日联军送粮送盐送火柴和蜡烛,可是都找到他们,心情很是沉重。二月份的一天,她父亲领着她到濛江县去办事。他们冒着严寒来到了濛江县城。在他们刚一进濛江县城的时候,就看见在县城的大街上,到处都站满了端着上了刀枪的兵,在一个街口上还围着很有人在看什么,父亲让她到前边去看一看,前边发生了什么事。她就跑到前面,钻到人群里看。她一看是一个马爬犁上拉着杨靖宇将军的尸体,吓得就往回跑,告诉父亲马爬犁上拉着的是杨叔叔。父亲立即叫她不要吱声了,到前边一看果然是杨靖宇将军牺牲后的躯体。父亲没吱声,就领着她走了。这是1940年4月23日,杨靖军将军在与日军战斗壮烈殉国后,被日寇用马爬犁从山上拉回到濛江县城的场面。杨靖宇将军永垂不朽,杨靖宇将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。真是谁也料想不到,咱们辽源还有目睹杨靖宇先生遗容的人,记得早年拍电影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,到处寻找亲历杨靖宇将军牺牲的人,他们哪里知道,在东辽河畔的辽源市区就有这么一个历史的见证人。
(转自互联网)
下一篇:凤凰翎(组诗)【竹风松语】
上一篇:习近平视察南部战区陆军机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