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/ 本地资讯 / 辽源史话 / 正文

话说”龙背“论古今

西安區灯塧镇的龙背村(原属东辽县石河乡管辖), 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,9个自然屯, 划分7个队, 共有360户,1288口人。有土地3,822畝,山林3,700多畝。 
就其原何取名《龙背》,笔者访问了本村的老人和知情者。据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田福仁及当地出生已85岁老人陈喜才(老荣军)等人讲:《龙背村》的地形总体是个盆地。是由南向北的取向,中间有3华里长的一座大山,海拔350米以上 。这座山弯曲不直故早年称龙背弯,后来人们习惯叫《龙背》了。如站在山的髙处,往远晀望,可看到辽源电视塧,近处可看到《金滿》和《八一》水库。这座山弯转起伏,就像躺在这里脸朝下,背向上的一条巨龙。站在龙头上(也就是山的东头)往南·北一看,能清楚的看到南·北各是一条沟,这兩条沟就像龙的兩只爪,南爪是徐家沟为谦河一组,北爪是龙背4-7组,山的西头是龙尾,是前进屯,也是村政府所在地 。
关于龙背的传说,知情者都说:这方土地叫龙背,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啦,再往前追忆,就不得而知了。 
70年前(解放前),这里仅开荒土地40 0来畝,居住在这里的50多户农民,多数靠租种地主张化祥·候玉更·兰半月等人的土地维生,加上当时这儿土质差,更无其他生活来源,过着飢寒交迫,民不聊生的生话。但他们有个精神支柱,是生活在《龙背》上,龙是吉祥的,龙背是安全的。所以龙背这地方,從百年建城至今,沒改过名。
建国后,特别是十一屆三中全会以后,改革开放30多年来,龙背的变化极丈,人心大振,经济腾飞,人民的生话幸福美满。目前,全村七个队1288口人,每年有3-4百青壮年进城打工,剩佘人员耕种3,822畝土地和经管3700多畝山林。家家即工又农,粮钱双丰收。
目前,全村农民,除畄足口粮外,每户年向国家交售余粮二万斤以上(平均数),全村一年可向国家出售佘粮(商品粮)达600万斤以上。全村七个队,360户农民的住房都是新建砖亙到顶的,舒适·美观·亮丽的新房,人均50多平方米。全村共建有13,7公里水泥路,达到了水泥路户户通。全村有轿车·面包车15辆,摩托·电视·甩话(手机)普及化。有兩个组安装了自来水,还有两个组安裝了甩脑,能上网啦。目前,村政府决定:凡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,毎年村上发200元生活补贴;村里住户的子女,考入大学的学生,村政府一次性奨励500元。计划2011年,村上成立养殖合作社,扩大生产,增加农民收入。可见,这里农民的生活正向小康靠拢。《龙背村》真是古不如今啊!

 

0

下一篇:雪村

上一篇: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

网友留言评论(0)
 
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/300